新方法以煙煤為原料制備少層石墨烯

激光誘導煤基石墨烯(C-LIG)是能源材料研究領域中一個前景廣闊的領域,其研究重點是利用低成本和環(huán)境友好型工藝將豐富的煤炭資源轉化為高價值的石墨烯基材料。本文,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王紹清教授團隊在《ACS Omega》期刊發(fā)表名為“Laser-Induced Porous Graphene-Based Materials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Lithium–Ion Batteries”的論文,研究利用二氧化碳紅外激光設備,在真空條件下成功地從低揮發(fā)性煙煤中制備出了少層石墨烯。
結果表明,激光誘導的石墨烯主要由 2-5 層組成,具有多孔結構,孔壁有較小尺寸的孔。此外,石墨烯還具有較大的層間間距,各層呈長程無序排列,顯示出較高的結晶度和芳香層的顯著擴展。值得注意的是,層間距隨著石墨烯層數(shù)的減少而增大。當用作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時,C-LIG 在 0.1 A g-1 的條件下顯示出 330 mA h g-1 的高比容量,優(yōu)于基于石墨的商用電池。擴展的層間間距和獨特的孔隙結構促進了鋰離子的快速轉移,從而提高了存儲性能。這些研究結果表明,C-LIG 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。
圖1.煤基激光誘導少層石墨烯形成的過程和機理
圖2.自組裝激光誘導器件
圖3.(a-c)C-LIG的SEM圖像。(d) DFT 孔徑分布。(e) C-LIG 的氮氣吸附-脫附曲線
圖4.(a-c)C-LIG 的 TEM 圖像。(d-f)C-LIG 的 HR-TEM 圖像。(g) ABC 堆疊順序石墨烯排列和 C-LIG 排列。
圖5. (a) C-LIG的拉曼光譜。(b)激光和不同的ID/IG方法。(c)煤和不同的ID/IG前體。(d)煤和不同的I2D/IG前體
圖6. (a) C-LIG的XRD譜圖(插圖:002峰擬合)。(b) C-LIG層間間距等研究
圖7. (a) C-LIG的GCD曲線。(b) C-LIG的CV曲線。(c) c – lig的Nyquist圖。(d) C-LIG的速率能力。(e) C-LIG的循環(huán)性能。
綜上所述,我們以煤為前驅體,通過激光誘導法成功合成了一種具有優(yōu)異特性的幾層多孔石墨烯基材料。C-LIG 具有類似蜂窩狀的形貌,并具有多孔特征,主要為介孔結構,同時在孔壁中觀察到許多尺寸較小的孔。這表明 C-LIG 結構具有良好的連通能力。C-LIG具有以2-5層石墨烯為主的少層結構和較大的層間距(0.342-0.385nm);同時,C-LIG 的層間排列是長程無序的,這導致層間距變寬。此外,層間距隨著石墨烯層數(shù)的減少而增大。C-LIG 的電導率為 30 S cm-1。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,C-LIG 在電流密度為 100 mA g-1 時顯示出 330 mA h g-1 的高比容量,電荷轉移電阻為 190 Ω。總之,該方法為石墨烯材料的生產(chǎn)提供了一種新策略,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。
原文: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omega.4c10863